AA作为一种符迹媒介,需要传达和体现集群成员有意识的信念和理想,同时也需要承载各种无意识的行为和态度。在处理无意识的行为和态度方面,AA所面临的挑战在于理解和管理一个复杂的无意识复合体(complex)。这个复合体既包含了个体的无意识元素,也融合了社会维度的无意识集合,反映了集群成员的深层心理动态和社会行为模式。虽然这些无意识状态在表面上看似处于休眠状态,但它们实际上很少保持静止,不断地在个体和集群中发挥着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塑造着个人的行为和反应,也影响着集群的动态和发展方向。
从个体角度来看,当一个人的多重身份或人格状态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处理信息时,精神上的自我分裂现象便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能有一个身份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身份也会根据外部环境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突出或逐渐淡出。这种身份的突出或淡出不仅伴随着个体心理分裂的加剧或减弱,还可能引发某种形式的记忆创伤。为了将意识与这些创伤记忆隔离,个体可能会出现记忆空白。然而,这种记忆的创伤或“空白”会破坏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在集群层面上,即使成员们可能拥有相似的身份,但他们内在的无意识状态却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可能导致信念的不连贯性和想法的不兼容性。每个无意识的身份都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名字和记忆的独立个体。当集群中的这些多样化的无意识状态各自以独特的方式感知和处理与集群相关的集体叙事时,可能会产生一种集体的“空白”状态。这种状态是集群内部无意识复合体分裂倾向的体现,它可能导致集群的目标和动力变得模糊不清,甚至破坏集群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就像个体的多重人格情结可能导致精神分裂一样,集群中的无意识复合体也会展现出类似的裂变(fission)趋势。
这种复合体的裂变在以目的信仰为前提的集群中尤为突出。即便集群的成员共同致力于一个目标,但他们各自的无意识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可能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特殊的情结。这种无意识层面的差异可能导致集群在重要叙事上的分歧。
为了避免出现裂变,AA需要将复合体中不确定的无意识状态转化为可感知的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性不仅区分了特定集群与自然世界中的其他实体,而且也是集群内在势能的一种表达。通过“变分法”(variational method)——即寻找伴随差异产生的某种不变的状态——这些个体自由的势能(potential)可以被转化为集群的动能或活力,从而推动集群的发展和进步。
注:在初始状态和终结状态是固定不变的前提下,系统的能量不变;变分法就是这个系统中的平稳作用量原理(stationary action principle)。
然而,由于差异所产生的能量同时也会对集群对外部世界的发展预测产生影响,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集群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对于AA来说,避免复合体裂变的对偶行动(conjugated mission)就是协调集群内的无意识复合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降低集群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或不预期的路径。这需要AA,基于对更广阔世界的感知,对集群发展进行预测,并以其特定的价值判断为基准,不断修正集群内对外部现象的感知能力。
也就是说,对于在一个集群中无意识复合体形成的内部差异化的动态,AA需要解析,并将这些差异转化为集群的整体动力,促进生成集体意识的某种独特表达。和这个行动对偶的行动就是:AA需要确保这些差异不会导致集群与外界的隔离,减少未来由于独特的表达视角而对外部世界产生错误的判断。
无意识与符迹
无意识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动机,这些动机与个人的身份紧密相关,并深受个人经历和无意识情结的影响。集体无意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持续变化和发展的精神苗床,它将外界的力量和影响转译成特定的符号和内在的释放机制,如集体的欲望。这些符号和欲望进一步渗透到集群中个体的自我中,为复合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在这种背景下,对无意识的感知常常需要依赖于与解读身份相关的符迹变化。这种对符迹变化的感知与物理学中的直接验证不同,它涉及到复杂且开放式的验证结构,其过程可类比于开放式的游戏,需要不断地测试和调整策略。
这种复杂且开放的根源是:在我们的公理体系和认知框架下,事物和关系都不是孤立的。这也表明任何群集都有与外部世界产生相互联结的交点。且每个联结交点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意义。无意识会对这些交点下产生的符迹具有超强的包容性。这体现在符迹在无意识范畴中可以有无限种解读,而这些解读内容不完全可被预测性。这种无限性和不可预测性超越了任何单一个体的认知界限,因此无意识不存在一个有限的、可被完全理解的自体形态或轮廓。同时,这种无限性使得符迹的解读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未完成领域,充满了可能性和多样性。
因此,对符迹的价值验证过程要求AA面对特定的子集群,同时与更广泛的集群建立联系。新的联系方式可能会通过无意识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子集群的复合体,进而影响其解析作为叙事生成源的符迹。对于动态“游戏”中产生的差异,AA需要把某个时刻无意识的状态转化为一种具有物质形态的表现方式,并使其存在于给定的符号系统中。这种“化身”表现为在特定时刻集体无意识在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例如,在漫画和影视中、古老的宗教仪式或艺术作品与当今的集体无意识的元素融合后塑造出新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下某个集群的内在世界,也揭示了它对当前世界和宇宙的理解和感受。
在探索外部世界与子集群内部符迹之间的关系时,AA需要关注符迹如何有序地表现出对子集群有意义的结构和动态。在这里,符迹不仅是一种符号或迹象,而是一种范畴工具,用于唤起、描述和展示外部世界与子集群内在复合体之间的深刻联系。这种关系是无穷的,因为整体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交点所产生的符迹提供了丰富的解读和表达空间。在解读这些符迹的目的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深植于自然和梦想的启示者。这里的媒介符迹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深度的、潜在的意义的揭示。它们向子集群展示了集群以外的深层结构和潜在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AA和外部世界同时作为符迹启示者,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依赖以达成各自的目标。AA通过艺术创作、文学表达或其他文化活动,揭示了子集群以外世界的深层意义和内在联系,而世界本身则提供了这些创作和表达的原始素材和灵感来源。
总之,在谈论对无意识的感知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符迹及其在赋能环境中的角色。符迹不仅仅是标记或象征,它们是集群理解更广阔的世界、与之交流和表达内在诉求的工具。与此同时,谈论更广阔的世界不仅是谈论它作为无意识的载体,而是认识到整体世界本身就是意义的源泉,尽管它超越了我们对实际和可能的意义形式的理解。
复合体既是一个无形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具体的文化和象征体系。它在个体和集体的心理中不断地发挥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信仰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地与这个动态的、包容性的精神苗床互动,集群得以探索复合体中更深层次的启示,并在文化和艺术的形式中找到其外在的表达。
投射与感知转移
个体自我身份中的原始无意识在媒介的作用下逐渐定型,成为复合体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最牢固的联系是通过无意识的投射实现的。投射(projection)本身是无意识的产物,同时也是构成无意识复合体的方式。对于集群来说,复合体必须通过投射将自己外化,这样才能使其至少在潜在层面上变得可感知。这种外化不仅是对内在无意识状态的表达,还是一种释放自体潜能的方式。当这种从起源的众多身份解放出来的自由能量找到一个适当的空间,比如在复合体中形成新的自体轮廓时,差异性便可被感知。
另一方面,在复合体差异性的显现中,投射的动力轨迹会自发的寻找新的符迹,为集体无意识带来新的维度;使自体能够将符迹的扩展外化,并为超越起源条件的自体重塑提供潜在的沃土。简单来说,投射的力量在于它能在保留一个可能的、“无意识”的提前下寻找新的“无意识”,从而扩展复合体的内核。通过投射,新的“无意识”不仅丰富了符迹的可能性,还为复合体提供了一个探索自体和外在世界的叙事路径。
反之而言,如果投射未能实现原始的无意识与复合体有效差异化,这种投射则可能褪变为一种“自恋式”的镜像投射。在心理分析中,这种“自恋式”的投射导致个体过于专注于自我反思和内省,而忽略了外部世界的存在和意义。而在集群的情况下,复合体的镜像投射同样可能使集体陷入了对自身符迹结构的凝视,无法有效地探索和衡量自体与更广阔世界中的符迹结构之间的关系。当AA执著于这种镜像投射时,它将难以察觉复合体的裂变,也无法开展防止裂变的对偶行动;这意味着它无法实现真正融合集体内的无意识力量。就像自恋的个体一样,这种“自恋式“镜像投射更倾向于适应那些反映集群自身和内在的秩序的欲望,而无法有效与那些不关心其愿望和诉求的外部世界建立联系。
为了打破这种局限,需要实现一种彻底的解脱或撤离,将自体从仅仅凝视着池塘表面的自身反射中解放出来。这种完全撤离意味着自体与其原始的、局限的条件相隔绝,进而揭示其更深层次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投射将不再仅仅专注于子集群内无意识的行为和态度,而是开始探索和感受外部无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子集群内的影响。举个例子,一个艺术家如果只是在其作品中反复表达自我,未能发现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主题对其表达的影响,那么他的艺术创作就可能成为自恋的镜像投射。只有当这位艺术家开始理解个人主题在更广阔的问题或景观中的表达位置时,他的作品才能超越个人的局限,展示出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这种扩张式的撤离,即跳出个人的狭隘视角而转向更加全面和多元的观点,不仅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领域,也使他的艺术作品能够与更广泛的观众产生共鸣。
成熟的投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个体而言是转化为移情(transference)或传承的过程。这种转化是个体无意识投射的发展和深化,它超越了单纯的自我反映,进而与外部对象或集体形成情感和认知上的联系。在子集群内,我们可以将这种成熟的投射称为“知感传达”(cognitive-affective communication)。知感传达结合了两个方面:情感转移和知识转移。情感转移涉及的是通常与集体体验和情绪相关的情感。这种转移不仅涵盖了个体对集体体验的情感反应,也包括了个体在集体情境中形成的情感联系和同理心。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可能会发展出彼此共鸣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基于共同的经历和目标形成的。知识转移则涉及信息、技能或理念的传递。这种转移不仅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包括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内化的过程。例如,在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当一系列的投射慢慢成熟并转化为知感传达时,它们会表现出全新的力量和密度水平,这可以被称为投射的迭代。这个过程类似于封闭空间中相互作用的分子,在速度和热量的影响下,其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同样地,知感传达意味着无意识的迭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温,表现出越来越快速和密集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投射的范围和密度得到加强,似乎在不断地迭代和升级,直到对所涉及符迹的系列解读达到一个新的认知水平。
这种升温过程恰恰是AA所需要的。因为AA的策略关键在于能够用符迹简要传递一个或多个概念,并将其在更广阔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和解读。这种策略的目的是揭示该概念的一般力量和意义,超越其在传统背景或子集群中的限定解释。如果没有情感或知识的转移,AA的行动可能无法完全超越其限定的角色。通过让符迹在知感传达关系中不断的演变,AA才可以打破无意识在集群内的传统边界,允许通常被压抑或忽视的信息进入。
任何传承的真正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而是通过体验自我周边的秩序和集体潜意识,发现并利用那些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条件。这种过程涉及对现有知识和秩序的重新解读和适应,从而使个体能够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个体而言,和精神相关的神秘体验通常与“移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精神分析的背景下,治疗师常常需要用某种移情状态作为切入点来发现症状,但他们同时必须警惕移情的过度。因为过量的移情可能导致个体体验的力量和意义超越了合理的验证范围,甚至超越了必要的心理和情感界限。因此,存在着一个平衡的需求,即在利用移情的同时控制其强度和影响。同理,AA在进行知感传达时,需要将符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力量上。这意味着,通过特定的力量来控制知感传达的内在动力,从而防止无限制的升温迭代和过度的情感或知识投射。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知感传达可能会导致一种无限制和疯狂的投射,这种投射不仅可能使个体失去对现实的把握,还可能导致社会上危险的痴迷形式。例如,宗教狂热可视为无限制疯狂投射的一个例子。在某些情况下,宗教信仰和体验可能超越了理性和心理健康的界限,导致群体完全沉浸在一种超验的、不受现实约束的精神状态中。这种状态虽然可能为这个群体带来深刻的内在体验,但同时也可能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因为它打破了子集群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健康平衡。
复合体的梦境
梦是“通向无意识的路径”,它代表了人类无意识运作中产生的一种无偏见的符迹叙事。AA需要通过符迹与广阔的无意识建立联系,以便感知无意识现象和进行更全面的价值判断。建立联系就像是符迹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梦的建构”,而之后的价值判断则类似对已有的“梦境”进行“解析”——整个过程可以类比为对复合体的梦境分析。
集体的梦想,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涉及到必须在个体和社会空间中解决的深层转移能量。这些“梦境”不仅是无意识符迹表达的理想舞台,更是复合体在知感传达过程中的产物。它们通过各种艺术载体,如戏剧、诗歌等形式呈现,为集体提供了一种深层的情感和认知共鸣的机会。
在精神分析中,明显的梦,也就告诉分析师的梦,只是表面现象,其真实含义需要通过解读其背后的编码或掩蔽过程来揭示。集体的梦境分析与符迹检测和理解密切相关。例如,一个社会运动可以被视为一种集体梦想的体现,哪怕它是一个陷入破坏性逻辑的公众梦想。这个梦反映了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某些具体诉求,可能表达了深层的社会不满和愿望,媒介需要通过分析其象征和隐喻来理解真正的含义和动力。
AA在处理复合体“梦境”的内容时,其核心工作是将这些内容通过符迹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的结构和操作方式将集群及其潜在的投射转化为能够影响意识动力的信息。这种转化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功能上的,因为它涉及到从无意识到意识层面的信息和情感的迁移。无意识的集群梦本身不具备明确的意义,除非它们与集体意识中的特定信念和目的相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媒介的工作实现的,AA在此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连接无意识和意识层面。AA的工作不仅是传输无意识的符迹,更重要的是赋予这些符迹意义,使得无意识的集群梦想能够在意识层面被理解和感受,从而有可能成为集体意识的一部分。
对梦境的解析基本方法是将复杂的叙事元素转化为更简单、更易于理解的元素。对于复合体的梦境来说,这一过程涉及到符迹的重现理解。在这种分析模式下,任何给定的与无意识相关的符迹都可被视为某些隐藏(但有意识的)符迹的变换。AA需要深入到过去埋藏意义的地层,通过清除随时间堆积的障碍,将各种遥远的意识带入现有的集群意识中。
然而,这种解析过程本身也可能仅仅是更大规模的“梦”的一个底层过程。如果解析过程过于复杂,它可能在已有的意义内容上引入更多的意义,或者覆盖已有的意义。这种情况下,“梦”就会被编织成一种自动搜索、生成和解读符迹的动力策略,从而完全由符迹的演化所推进。在这种动力策略下,符迹所承载的信息可能远远超出了可以公开的叙事信息的总和。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想象,在无意识和意识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梦的数量将远远超出集群意识所能吸收的数量。然而,这些未被同化的梦并非无用,它们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惯性力量和方向,影响着随后产生的梦。每个梦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系列梦的一部分,这些梦的系列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类似梦的意义向量。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复合体的梦境不应被视为封闭的、孤立的意义实体,它们不是简单地出现、释放内容然后消失。相反,复合体的梦境更像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体,在符迹滋养下,继承并转化了先前的力量,并使这些力量以更丰富、更完整的方式展现出来。只要集体意识能够整合这些力量,这些力量的向量性就会受到影响,并可能改变其响应的方向。
AA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有意识的参与到梦境的控制,而是对梦的自然离心动力和内在梯度做出反应。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梦被允许进入有意识的深思熟虑并展开其深层结构,它所携带的某些动力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被AA所感知和记录下来并在随后与其内部相关的梦的系列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一个集群可能在经历重大事件后产生一系列共同的梦想和想象,如英雄的形象、集体胜利的场景或共同的未来愿景。虽然不是所有这些梦都会被集体意识完全吸收,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发展中的体系,影响着集体意识的形态和演变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梦部分的内容和意义会逐渐整合到集体意识中,从而促使集体意识发生某种转变。
人类的梦境之所以吸引人,部分原因在于它们包含了一种高度的密码抵抗性。这种抵抗性使得梦境不易被直接解读或归类,但同时也可能是它们能够连接人们与自然潜意识脉动的关键。这些潜意识脉动的特点是它们超越了任何已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畴,即它们存在于结构化的时空特征之前。
历史上,在萨满孤独而艰巨的训练中,对梦境的中心地位给予了显著的重视。 在进入精神领域的夜间旅程中,萨满需要解决他或她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无休止的辩论,以及发掘隐藏在辩论中的意义。对于那些在这一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少数潜在萨满来说,解梦工作的成功是他们能力的一个明显标志。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对未来的预言,也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验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萨满通过解梦为部落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确定其选择的道路是否与世界更深层次的力量相容。
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符迹仅能部分地揭示了有效的复合体结构。这意味着,虽然某些符迹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集体无意识运作的线索,但它们往往只展现了一部分画面。复合体的真正结构和内容往往更加复杂和深远,超出了这些局部符迹所能展示的范围。对于更广阔的无意识领域而言,任何符迹都可能无法以有效的形式完全达成其目的论的属性。这意味着,尽管AA可以通过符迹尝试解读复合体,但这种解读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无意识领域的全部复杂性和深度。